原子核由于外来的原因,如带电粒子的轰击,吸收中子或高能光子照射等,引起核结构的改变,称为核反应。 | ||||||||||||||||
|
||||||||||||||||
|
||||||||||||||||
|
||||||||||||||||
电荷守恒 质量数守恒 质能守恒(总质量、总能量) 动量守恒 角动量守恒 统计性(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性、费米-狄拉克统计性) 宇称守恒 同位旋守恒 |
||||||||||||||||
|
||||||||||||||||
总能量守恒(利用爱因斯坦质能关系):
此式表示反应后动能与反应前动能之差,称为反应能,也是输出的净能量,用Q表示。净能量的数值也等于反应前粒子静止质量之和减去反应后粒子静止质量之和再乘以c2
。 |
||||||||||||||||
|
||||||||||||||||
|
||||||||||||||||
指原子核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在实用上指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所放出的巨大能量。 | ||||||||||||||||
结合能:所有核子结合在一起时所释放的能量。 △E = [ZMp +(A-Z)Mn - MA]c2
核子的平均结合能: 原子核的结合能△E与质量数 A 之比,称为该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又称比结合能。核子的比结合能愈大,原子核就愈稳定。下图画出了比结合能对核子数(质量数A)的曲线 。
平均结合能曲线 由图可见:
(1)在轻核区,平均结合能随质量数增加曲线呈上升趋势,但有周期性变化。在质量数为4
的倍数处出现峰值,如4He、8Be、12C、16O、20Ne和24Mg,他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属“偶—偶”核;处于低谷的则是6Li、10B和17N等“奇—奇”核。 (2)在曲线中部,中等核的平均结合能最高,而且几乎接近一个常数值8.6MeV。 (3)在重核区,重核(核子数或质量数大于200)的平均结合能比中等核小,例如铀核只约为7.6MeV。当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核时,平均结合能升高,所以重核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是制造反应堆和原子弹的理论根据。 |
||||||||||||||||
|
||||||||||||||||
一些重元素的原子核,例如233U、235U、239U在中子的轰击下能分裂成 2个质量较轻的新原子核,并释放出2~3个中子和 γ 光子。新分裂的原子核也叫核裂碎片,它们可以是原子序数从30到64的各种元素的多种同位素,一般都具有放射性。核裂变过程会放出大量能量。
|
||||||||||||||||
原子核裂变的应用
1964年,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
|
||||||||||||||||
两个轻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轻核聚变反应。在这过程中也会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由于聚变反应要在极高温度下才能进行,所以这种反应又称为“热核反应”。例如:氘和氚在极高的温度下,聚合成氦核并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热核反应放出的能量比重核裂变反应放出的能量要大得多。 聚变反应 d + d → 3He + n + 3.25MeV d + d → 3H + p + 4.0MeV d + 3H → 4He + n + 17.6MeV d + 3He → 4He + p + 18.3MeV 总效果是 6d → 24He + 2p + 2n + 43.15MeV 在释放的能量中,每个核子的贡献是3.6MeV,大约是 235U 由中子诱发裂变时每个核子贡献(0.85MeV)的4倍。 |
||||||||||||||||
|